期貨交易所特有的保證金制度、對沖機制、雙向交易機制、每日結算制度、強行平倉制度等是規避期貨市場價格風險的有效手段,但與此同時,期貨交易作為一種獨特的交易方式,其自身運行過程中也蘊含了很大的風險。與其他市場的風險相比,期貨市場的風險是復雜的、多方面的,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了解。
1.期貨市場風險的特征
風險存在的客觀性。期貨市場風險的存在具有客觀性。這種客觀性一方面體現了市場風險的共性,即在任何市場中,都存在由于不確定因素而導致損失的可能性。隨著交易方式、交易內容日益復雜,這種不確定因素帶來的市場波動也越來越大。另一方面,期貨市場風險的客觀性也來自期貨交易內在機制的特殊性,期貨交易具有的“桿桿效應”、雙向交易、對沖機制的特點,吸引了眾多投機者的參與,從而帶來了很大的風險。
風險因素的放大性。期貨市場的風險與現貨市場的風險相比具有放大性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原因:
(1)相比現貨價格,期貨價格波動較大、更為頻繁。
(2)期貨交易具有“以小博大”的特征,投機性較強,交易者的過度投機心理容易誘發風險行為,增加產生風險的可能性。
(3)期貨交易是連續性的合約買賣活動,風險易于延伸,依法連鎖反應。
(4)期貨交易量大,風險涉及面廣。
(5)期貨交易具有遠期性,未來不確定因素多,若行情發生突然變化,風險會持續擴散。
風險的可防范性。期貨市場風險雖然存在不確定因素,但也不是不可預測的。期貨市場風險的產生與發展存在著自身的運行規律,可以根據歷史資料、統計數據對期貨市場的變化過程進行預先測定,掌握其征兆和可能產生的后果,并完善風險監管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對期貨市場風險進行防范,達到規避,分散,減弱風險的目的。
2. 期貨市場風險的類型
期貨市場的風險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可以從不同角度對風險進行劃分、歸類。
(1)按風險來源劃分
①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因價格變化使持有的期貨合約的價值發生變化的風險,是期貨交易中最常見、最需要重視的一種風險。導致期貨交易市場風險的因素一般可分為自然環境因素、社會環境因素、政治法律因素、技術因素、心理因素等。期貨市場的市場風險又可分為利率風險、匯率風險、權益風險、商品風險等。
②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指由于交易對手不履行履約責任而導致的風險。期貨交易由交易所擔保履約責任而幾乎沒有信用風險。現代期貨交易的風險分擔機制使信用風險發生的概率很小,但在重大風險事件發生時,或風險監控制度不完善時也會發生信用風險。
③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可分為兩種:一種可稱作流通量風險,另一種可稱作資金量風險。流通量風險是指期貨合約無法及時以合理價格建立或了結頭寸的風險,這種風險在市況急劇走向某個極端時,或者因某種原因想調整資產結構而無法即使成交時容易產生。通常用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來衡量期貨市場的流動性。廣度是指在既定價格水平下滿足投資者交易需求的能力。如果買賣雙方均能在既定價格水平下獲得所需的交易量,那么市場就是由廣度的;而如果買賣雙方在既定價格水平下均要受到成交量的限制,那么市場就是窄的。深度是指市場對大額交易需求的承接能力。如果很小的需求變動就引起價格大幅度波動,那么,市場就是缺乏深度的;如果較大的需求變動對價格沒有太大影響,那么市場就是有深度的。具有較高流動性的市場,穩定性也比較高,市場價格更加合理。資金量風險是指當投資者的資金無法滿足保證金要求時,其持有的頭寸面臨強制平倉的風險。
④操作風險。操作風險是指期貨公司或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因操作不當或內部控制制度的缺陷或信息系統故障而導致意外損失的可能性。操作風險貫穿于期貨交易的整個流程,期貨公司和投資者必須時刻警惕。
⑤法律風險。法律風險是指在期貨交易中,由于相關行為(如簽訂的合同、交易的對象、稅收處理等)與相應的法規發生沖突致使無法獲得當初所期待的經濟效果甚至蒙受損失的風險。如有的機構不具有期貨代理資格,投資者與其簽訂經紀代理合同就不受法律保護,投資者通過這些機構進行期貨交易就有法律風險。
(2)按期貨市場風險的成因劃分
① 價格波動風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因素的影響而上下波動。在期貨市場上,現貨價格波動會導致期貨價格波動,而期貨市場特有的運行機制會加劇價格頻繁波動乃至異常波動,從而產生高風險。
②桿桿效應風險。期貨交易實行保證金制度,交易者只需支付期貨合約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即可進行交易,保證金比例通常為期貨合約價值的5%-10%,以此作為合約的履約擔保。這種以小博大的高桿桿效應,既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加入,也放大了本來就存在的價格波動風險。價格的小幅波動,就可能使交易大戶損失大量保證金。市場狀況惡化時,他們可能因無力支付巨額虧損而發生違約。期貨交易的桿桿效應是區別于其他投資工具的主要標準,也是導致期貨市場高風險的主要原因。
③非理性投機風險。投機者是期貨交易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既是價格風險的承擔者也是價格發現的參與者,不僅促進形成合理價格,而且提高市場的流動性。但是,在風險管理不健全、制度實施不嚴格的情況下,投機者受利益驅使,極易利用自身的實力、地位等優勢進行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活動。這種行為既擾亂了市場正常秩序,扭曲了價格,影響了發現價格功能的實現,還會造成不公平競爭,損害其他交易者的正當利益。
④ 市場機制不健全風險。期貨市場在運作中由于管理法規和機制不健全等原因,可能產生流動性風險、結算風險、交割風險等。在期貨市場發展初期,這種不健全的機制產生的相應風險始終存在,有關部門應給予高度重視,并應及時出臺、修訂和完善各項法規,使期貨市場運行機制不斷完善。
3. 投資者對期貨風險的綜合管理
(1)加強對各類市場因素的分析,提高判斷預測能力,通過靈活的交易手段降低交易的風險;
(2)控制好資金和持倉的比例,避免被強行平倉的風險;
(3)充分掌握股指期貨交易的知識和技能,制定正確的投資策略,將風險控制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圍;
(4)規范自身交易行為,提高風險意識和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冷靜的頭腦;
(5)在充分交流和了解的基礎上,選擇經營規范的經紀公司,并及時認真檢查自己每筆交易的具體情況和自己的交易資金情況;
(6)在遇到自身的利益受到不公平、不公正地侵害的時候,投資者可以向中國證監會及其他有關機構進行投訴,要求對有關事件和問題進行調查處理。
4.期貨市場風險管理與投資策略創新
(1)羊群行為。
人類由于其社會性而存在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經常在一起交流的人由于相互影響,因此他們往往具有類似或者近似的思想。所謂的羊群行為,是指由于受到其他投資者采取某種投資策略的影響而采取相同的投資策略。投資者采取相同的投資策略并不一定是羊群行為,羊群行為強調其他投資者對其投資決策的影響,并對他的投資決策結果造成了影響。
譬如說,在社會上普遍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即使在信息傳播高度發達的社會上,信息也是不充分。在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期貨投資者的決策往往不完全是根據已有的信息,而是根據對其他投資者行為的判斷來進行決策的,這就形成了羊群行為。在我國期貨市場中,存在著大量的跟蹤主力持倉的投資行為,或者在同一個期貨公司開戶的投資者往往持有同方向的期貨合約。
由于羊群行為在期貨市場的廣泛存在,期貨價格的過度反應將是不可避免的,以至出現“漲過了頭”或者“跌過了頭”。這樣投資者可以采取相反投資策略進行短線交易,以贏取過度反應向真實反映的價值回歸過程的利潤。另外,期貨交易是一個“零和游戲”,如果除去手續費等費用,期貨交易嚴格來說是一個“負和游戲”。在這樣一個市場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當市場上的大多數人認為價格應該上漲的時候,價格往往會出現轉機。所以,作為一個成功的期貨交易者,就應該敢于做市場的少數人,根據自己的判斷和分析,作出準確的決策。
(2)反應過度與反應不足
反應過度與反應不足是投資者對市場信息反應的兩種情況。投資者在投資決策過程中,涉及與統計有關的投資行為時,人的心理會出現扭曲推理的過程。時間的典型性將導致過度反應,而“錨定”將引起反應不足。筆者在去年的一項研究中,確實發現了我國期貨市場存在過度反應和反應不足的現象。主要表現為投資者對利多消息反應不足,對利空消息反應過度。事件的典型性是指人們通常將事情快速地分類處理。人的大腦通常將某些表面上具有相同特征而實質內容不同的東西歸為一類。當事件的典型性幫助人組織和處理大量的數據、資料的時候,就會引起投資者對舊的信息的過度反應。
比如說,在大連大豆期貨市場上,從歷史數據上和季節性因素看,大豆有多頭月和空頭月之分。在這些月份上,當基本面有變化的時候,人們往往會由于對多頭月和空頭月的概念反應過度而忽略這些變化,從而產生價格的失真。但是,并不是說投資者不會改變他們的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基本面的這種變化持續下去,投資者將最終改變錯誤的觀點。
“錨定”就是指人的大腦在解決復雜問題時往往選擇一個初始參考點,然后根據獲得的附加信息逐步修正正確答案的特性。“錨定”往往導致投資者對新的、正面的信息反應不足。比如一個訓練有素的推銷員同買家的談判總是從最高價開始的,然后把價格慢慢地逐步降低。推銷員的目標是把買家“錨定”在較高的價位上。
在期貨市場中,“錨定”經常導致期貨價格的暫時性失真。例如,期貨市場上突然宣布基本面有實質性的變化,但是價格并沒有上漲,或者上漲并沒有利好所應該帶來的上漲多。投資者認為這種利好是暫時的,并不能影響大局。實際上,投資者把價格“錨定”在較低的水平,投資者對利好消息對期貨價格的影響“拋錨”了。但是,投資者的觀點也跟事件的典型性一樣,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修正。
在期貨投資中的策略就是在大多數投資者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前,投資那些價格有偏差的期貨品種,并在期貨價格正確定位后拋出而獲利。
(3)其它心理偏差。
行為金融學研究市場中的一些心理偏差,有過度自信、損失厭惡、風險容忍度等。
投資者往往過分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這個現象稱為過度自信。當人面對不確定時,無法作出適當的權衡,更容易出現行為認知偏差。人們往往認為自己的觀點更有把握,而選擇自己的觀點。當然,過度自信并不單單影響投資者,對市場的專業人士也構成影響。
而損失厭惡則表現為: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感到損失的數量更加令他們難以接受。這就是投資者在獲得收益時會馬上平倉,而在損失時會繼續持倉的解釋。人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風險厭惡者或者風險追求者,面對不同的情形,人們對風險的態度也有所不同。當涉及的是收益的時候,人們表現的是風險厭惡者;而當涉及的是損失的時候,人們則表現為風險追求者。
所以在期貨市場中,必須克服這些心理偏差因素。比如客觀地看待期貨價格的漲跌,并嚴格設置好止損等。雖然投資者不可能每次都贏利,只要贏利大于虧損,便是這個市場中的贏家。盡量使贏利擴大,而使虧損減小,才是最終的策略和目標。
行為金融學指導下的期貨投資策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與普遍性。但這些理論并不是對傳統金融理論的否定,而是一種補充。只有把兩者結合起來考慮,才能全面把握期貨市場這個復雜多變的空間。